黑里河酒源遠流長
黑里河酒莊坐落在萬山碧野的黑里河上游,,這里蒼松翠柏,翠綠欲滴,百草豐茂,鳥語花香。甘甜的山泉,嘩嘩作響的小溪,孕育著黑里河酒的芳香。說起來黑里河酒,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,而且有著深厚的皇家血脈,在這方圓百里,僅此一家的酒莊,一直在釀造著曠世美酒。
乾隆狩獵打鹿溝
史書載:清乾隆十四年,(公元1749年)北巡塞外大漠,
來到一處山溝內,此地山林茂密,鳥語花香,獐狍野鹿,縱橫穿梭,決定在此設圍打獵,時近中午饑腸轆轆,口干舌燥,這時一名侍衛給乾隆送上一壺當地黑里河老酒,乾隆飲后精神大爽,一連射倒三只麋鹿,乾隆帝龍顏大悅,當即在石壁上提筆寫就:打鹿溝三個字,此后,這里被稱之為打鹿溝,流星趕月,寒來暑往,打鹿溝的名字一直延續至今。
北上途徑八溝道
乾隆十六年,乾隆帝正是日如中天,決定舉行木蘭秋狝,自八溝廳出發一路向北,途徑深山,道路曲曲折折,攀援而進。正在勞累之際,忽聞一陣酒香飄來,乾隆突見山腰一戶人家,老漢正從酒簍往酒壇倒酒,酒香外溢。乾隆上前觀看,老漢順手給乾隆舀了一杯,乾隆飲后,頓覺體力倍增。連稱好酒!乾隆問這條道路叫什么名字,老漢答道,是去八溝廳的道。乾隆說那就叫八溝道吧,八溝道之名從此留傳至今。
大營之中品美酒
乾隆住在八溝道北側的一處平坦的宮帳大營之中,(就是今天的大營子村)周圍環山疊翠,花香陣陣,綠水潺潺,長流不息,好一處風水寶地。乾隆正在這里欣賞山川美景,突聞一股酒香撲鼻而來,當即喚侍衛尋找酒香來源,侍衛立即四處尋訪,原來是宮帳大營之上一箭之地,有一處酒作坊,在釀造老酒,正在蒸餾出酒之際,乾隆立即命侍衛將酒莊的酒取來品嘗。
乾隆親賜御泉坊
乾隆手捧美酒,一飲而盡,頓感神清氣爽,連稱好酒、好酒。如同在八溝道上喝的酒一樣,甘甜爽口,醇香四溢,乾隆見此地雨水豐沛,草木繁盛,定有佳泉,乾隆喚侍衛詢問,得知酒坊前有一泉水,甘甜如怡,老酒正是用此泉水釀造,乾隆稍加思索,說就叫“御泉”吧,自此,這一眼清泉便有了皇家的血脈,而用此泉水為皇家制酒的作坊被人們稱之為“御泉坊”。
乘興暢游道須溝
這一日乾隆乘著酒興忽然要去游歷綠野仙蹤,不一時來到一處美麗的溝谷,溝谷內姹紫嫣紅,兩側叢林郁郁蔥蔥,一條溪流自上而下,水流潺潺,瀑布迭起,山澗云霧繚繞,真乃人間仙境,乾隆被這里的景色所陶醉。突然天降大雨,雨后回望山澗,萬條小溪如同銀蛇在山澗飛舞,五彩斑斕的彩虹從凌空彎落谷底,乾隆此時脫口而出,真乃“水道如須,彩虹落澗”,之圣境。從此這里就被稱為道須溝了。
美酒飄香木蘭圍場
大清盛世,國泰民安,為了訓練皇家衛隊,同時也為會盟蒙古王公,乾隆帝幾乎年年到木蘭圍場秋狝狩獵,狩獵時所用御酒都是用御泉坊釀造的美酒,送到圍場大營,運到烏蘭布統,乾隆用此酒宴請蒙古王公,獎勵圍獵有功將士,將士們飲用此酒,精力倍增,每次狩獵都收獲頗豐。乾隆還將此酒帶進承德避暑山莊,作為宴請各大臣公的御酒,各大臣都贊揚御泉坊的酒為草原美酒。
御泉衍變黑里河酒莊
御泉坊釀造的酒,酒香味美醇厚,綿甜柔順,回味悠長,故使這里的美酒遠近聞名,方圓百里都到這里尋酒買酒。因為御泉坊就坐落在黑里河,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御泉酒坊,說成了黑里河酒莊,百年已逝,但乾隆皇帝欽賜的御泉井今日依舊尚在,歷史變遷,幾經滄桑,御泉坊釀酒的工藝和奧秘卻不曾中輟,一直流傳至今,成為了今天的黑里河酒莊。